秋日的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寝殿,楚宁缓缓睁开眼,发觉自己竟从清晨睡到了黄昏。
他撑起身子,揉了揉眉心,这才想起昼夜兼程赶回,又去探望太傅,饶是他正值壮年都吃不消。
“殿下醒了?”
沈婉莹的声音从外间传来,随即珠帘轻响,她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走了进来。
“您这一觉睡得沉,连午膳都错过了。”
楚宁接过瓷碗,指尖触及碗壁的温度,不烫不凉,正好入口。
他舀了一勺,清甜的莲子混着淡淡的桂花香,显然是沈婉莹特意吩咐御膳房准备的。
“天儿呢?”楚宁笑着问。
“在偏殿温书,一直等着您呢。”
沈婉莹柔声道:“臣妾已经让膳房备好了晚膳,殿下要不要陪天儿一起用膳?”
楚宁放下碗,起身更衣:“走吧,陪他用膳。”
偏殿内,楚天正伏案临摹字帖,听到脚步声立刻抬头,眼睛一亮:
“父王!”
楚宁揉了揉儿子的发顶,目光扫过案上的字帖:“《谏太宗十思疏》?”
“太傅说,治国要先明得失。”
楚天仰着脸,稚嫩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认真:“儿臣觉得太傅说得对,君王不能因为天下太平就懈怠。”
楚宁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转头看向沈婉莹:“你教的?”
沈婉莹抿唇一笑:“天儿自己悟的。”
晚膳很豪华,山珍海味,外加一盅炖得软烂的羊肉汤。
楚天一边扒饭,一边叽叽喳喳说着今日学的骑射,楚宁偶尔应两声,目光却不时扫向殿外。
算算时间,内阁大臣们应该已经在书房候着了。
沈婉莹看出他的心思,轻声道:“殿下先用膳,臣妾已让人上了茶点,诸位大人不会怠慢。”
楚宁点头,夹了一块鱼肉放到楚天碗里:“多吃些,长得壮实些,将来才好领兵。”
用膳之后,楚宁才来到书房。
书房内,五位重臣早已静候多时。
见楚宁踏入,众人齐齐行礼。
“免礼。”
楚宁在案后坐下,开门见山,问道:“秋收如何?”
户部尚书刘守仁上前一步:“回殿下,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新政推行,百姓承包的田地比往年多收了三成粮。”
“江南、中原几个大仓都已填满,足够支撑到明年夏收。”
楚宁指尖轻叩桌案:“军粮可够?”
“若按现有兵力计算,绰绰有余。”
刘守仁顿了顿,“但若继续扩军……”
楚宁抬眼:“说下去。”
“八大军团加上禁军,已有六十万之众。”
刘守仁硬着头皮道:“粮草尚可支撑,但军饷确实吃紧了。”
吏部尚书吕修文适时接话:“冯娘娘的朱雀军团已满十万编制,其余六军也在扩募中。”
“只是白马骑兵要求严苛,至今只募得三万余人,算上赵将军的旧部,也不过五万。”
楚宁沉吟片刻:“兵贵精不贵多,白马骑兵宁缺毋滥。”
刑部尚书凌浩然突然开口:“殿下,臣近日收到密报,唐国使节频繁出入魏国边境,恐怕……
八一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