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那时在府中地位并不算稳固,甚至因弘晖之死,对先帝心怀怨恨。而先帝并不是一个容易被人蒙蔽之人,本宫对他的怨恨再是隐秘,想必他已经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潜邸之时,本宫这个嫡福晋甚至并不能完全掌握管家权。”
乾隆也是没想到姜莘莘这个太后在潜邸之时竟然还有那样不如意的时候,想想当年他在圆明园的时候,听到的那些关于姜莘莘的各种传言和猜测,那个时候他也认为先帝膝下空虚子嗣不盛,姜莘莘也要负不少责任。
眼看乾隆忍不住面露担忧,姜莘莘暗自偷笑,面上却带出些微苦涩,“后来潜邸很快就添了年世兰这个御赐的侧福晋,而且那时候先帝为了扩展军中势力,对年世兰的二哥年羹尧多方拉拢,本宫甚至差点连一半的管家权都没保住。”
乾隆在圆明园的时候,也是听说过雍亲王府侧福晋年世兰的威风,但更听说年世兰当年被端妃齐氏陷害流产了一个六个月大的阿哥。
说实话,乾隆小时候想不通为何齐氏这个罪魁祸首还能获封妃位,跟年世兰这个苦主平起平坐,但他大一点懂了更多之后,就猜到或许当初年世兰流产事件的背后,有他亲爹先帝的参与,而齐氏根本就只是被推出来给年世兰泄愤的工具而已。
先帝的后宫后院乾隆也管不着,他只是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天下最好的一切,都供奉给姜莘莘。
而对于他“生母”的那点儿执念,乾隆仔细回想,这会儿竟然淡得几乎快要消散了。
迎着姜莘莘不甚痛快的苦笑,乾隆信誓旦旦:“额娘放心,儿子一定不会辜负额娘的心意。”
理智回笼,虽然乾隆对姜莘莘的说辞深信不疑,没有任何怀疑,但先前还想派人去暗中调查他生母的打算却已经真切地打消了。
虽然在姜莘莘的口中,她那些猜测都太过牵强附会,但乾隆自然以他对姜莘莘的了解,她必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才会牵强附会。
他的生母对外只是李金桂,而如今在皇室玉牒上他是先帝嫡子,所以才越过他那便宜三哥继承了皇位,因此他那位已经跟先帝分手的生母,就干脆如先帝所愿一般,消失在时光里,绝不出现在任何记录中吧。
忽悠了乾隆,圣驾再次启程继续南下,姜莘莘心情好极了,幸亏如今她身边伺候的人都十分忠心,不然她这反常的好心情必定会让乾隆警觉,至少会怀疑她说过的李金贵不是他生母的话。
这整件事发生得太快,皇后那边也只打听到了有人曾经到御前说过追封先帝嫔妃之类的话。
而皇后也的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乾隆那位死在了圆明园,且一辈子都没名分的生母李金桂。
皇后一直留意着御前的动静,也在关注姜莘莘那边的反应,她每日教导璟瑟之余,倒没怎么因此烦心。
而莲心这个心腹就更加不觉得这事儿该皇后操心了,“娘娘,这事儿说白了是皇上跟太后娘娘之间的事儿,您虽然是儿媳,可对于这些事情本就没什么说话的立场,更何况皇上与太后娘娘又没要求您表个态。”
八一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