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后续的剧情,所以最近几章写得有点乱,影响了诸位书友们的阅读体验,实在是抱歉。
这个建议,在场的各位将领们,都没有什么意见,有些人是事不关己,多少有些无所谓的意思,剩下的左军将领包括王翦在内,都是相当赞同的。
杨业所部注定了不可能离开天庸关,真要是将建制保留在左军之中,那可就等于无端端地折损了左军的实力,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文臣、武将都一致认同,叶白当然不可能与他们唱反调,从善如流地就答应了下来,甚至还直接给了杨业、杨延昭这支3万人的部队定下了一个天庸营的番号。
顾名思义,这个天庸营,日后就要常年驻守在天庸关了,除非碰到特殊情况,不可能会被调动,有天庸关和天庸营在,蜀国再次入侵,也无需担忧,可以说是后路无忧矣。
天庸营的番号,并没有得到大秦朝廷和兵部的认可,也不属于卫军的体系,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属于府军,只因西城府成为了叶白的封地,有权利节制和指挥全府的府军,番号什么的,都是知府衙门就可以安排,上报郡衙即可。
不说西城府知府衙门和武安郡郡衙的主官,都已经被叶白所掌控,就算没有,上报上去,包括朝堂上的大佬们,也都不会驳回,反正一应钱粮都由叶白和西城府供应,多少是得要给些面子的,毕竟朝中有些人,还指望着叶白为他们卖命呢。
龙武卫的编制是定下了,接下来就该轮到部队驻防的安排了,总不能20万兵马全部都挤在一个小小的金林府吧。
依旧还是刘伯温牵头,戏志才补充,加上左右两军大将军王翦和岳飞,几人充当主力,其他将领们查漏补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名将,很快就将部队驻地给定了下来。
岳飞的右军不用多提,是叶白准备西进的主力部队,自然是要留在金林府的,中二营和中三营加上调入的秦琼所部,已经有了三营兵马,只需要新建两营兵马即可。
新建两营兵马的主将乃是张宪和尉迟恭,领兵能力不用操心,武器装备也有叶白供应,缺的就是兵员罢了。
蒋琬以及各县县令们正在全力招募新兵,加上叶白给的安家费不少,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将人员补齐,融合士兵卡以后就可以成军了。
刘伯温的一石二鸟之计,帮叶白争取了一些时间,但西进来是必然的事情,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算太过宽裕,越早组建完毕、进行操练,就能够越快具备战斗力。
王翦左军,在少了秦琼和杨业两支兵马之后,也需要新建两营兵马,缺乏的依旧只是兵员。
新建4营兵马,足足有着8万多人的兵力缺口,光靠金林府一府之地征召,不是不可行,但估计要费些力气。
因此刘伯温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左军欠缺的新兵全部从西城府招募,被田文境治理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恢复了元气,对于叶白的拥护度也是最高的,再次招募4万新兵,应该并不困难。
等到新建两营成军之后,留下一营兵马协同周亚夫所部驻守西城府,随时支援天庸营,左军剩下的3营兵马,将会驻守金林府,一来是确保后勤通道,二来则是充当预备队。
召集麾下将领们,赶来府城参加会议,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这般定下了,后续的论功行赏也比较简单,一应战功统计都是相当详细,应有的奖励也都定下了,刘伯温亲自负责的,没有出现什么差错。
至于剩下的军官、士卒们的奖赏,就要由各位将领们回营以后去单独奖赏了。
会议结束之后,将领们都各自散开,回归驻地,忙活整编的事情去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新建几个营,并不意味着全部由招募的新兵组建,从之前的老营中,需要成建制地抽调一些部队作为骨干,采用这等以老带新的模式扩军。
虽然招募的新兵都会融合士兵卡,在个人战力与军事素养方面不会比老兵差,可默契与配合方面却需要花费时间操练才行,抽调一批老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将领们离开以后,叶白将刘伯温、戏志才还有毛骧给留在了身边,本来戏志才是原本武安军的主簿,现在顺势就成为了左军的主簿,与王翦搭档。
左军整编,需要戏志才出力的地方可是很多的,但叶白依旧将他留下,没有让他跟着王翦一起离开,就是为了继续商议一些事情。
朝廷的命令,拖不了多久,蜀军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根据从天庸关传来的情报,蜀军地攻势看似猛烈,但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有杨业坐镇,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除非蜀军继续从国内抽调主力卫军加强进攻,否则天庸关不需要有半点担忧,倒也不会两线作战。
八一中文网